x用户登录
  加入收藏
  
   标题搜索    全文搜索
华夏心血管健康网> 指南共识> 文章

指南共识

多肉植物毒害心脏?这些关于绿植的谣言骗了你多少年

2019年04月12日 10:06:51

  春天草木葱茏,生机勃发,很多朋友都会萌生在自家或办公室里养几株绿植,足不出户就能感受春意的想法。然而网上流传的一些关于植物的说法却让人想养,又不敢养。现在我们就来告诉大家哪些常见的说法是错误的,让你放心大胆地拥抱春的气息。

  谣言:多肉植物毒害心脏

  多肉成为植物“萌宠”已不是一天两天了,然而有观点却指出:“人接触多肉可能会中毒,甚至引发心脏病。”多肉“萌萌哒”外表下真的“包藏祸心”吗?

  其实人们常说的多肉植物,在植物界不是指单一的某个科属类群,而是对茎或叶的营养器官具有肥厚多汁特点的植物的统称。据统计,常见的多肉植物至少来自25个科,如萝藦科、仙人掌科、番杏科、景天科等,全世界有各种多肉植物近1万种。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工程师上官法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此前有地方海关截获的银冠玉,是仙人掌科乌羽玉属植物,原产于北美洲西部。此属植物含有名为“墨斯卡灵”的生物碱,服用后,会短暂影响人的听觉、视觉感受,使人产生幻觉,是一种植物类致幻毒品,过量或者长期摄入的确具有极大风险。此外,大戟科大部分多肉植物的白色汁液有毒,如麒麟掌、布纹球、龙骨、光棍树等茎叶中的白色汁液会让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

  尽管部分多肉品种有毒,但因此传言“多肉植物毒害心脏”未免夸大其辞。上官法智强调,有毒多肉植物只是小众,并且其毒性物质多数属于生物碱类,并不具有挥发性,只要不入口,一般不会有健康风险;如果皮肤不小心接触到植物汁液,及时用清水清洗即可;一些可能造成健康风险的多肉植物,则须远离小孩和宠物,以免误食。

  谣言:绿植能强力除甲醛、雾霾

  搬进刚装修完的新家,算得上是人生一大喜事,不过到处在传“装修甲醛污染”让人心头一紧。在各种支招的“常识”中,最常见的就是“在屋里种几盆绿色植物,特别是吊兰,吸收甲醛那叫一个强”。

  事实上,有些植物对甲醛的忍耐力的确要强一些,甚至还有清除功能。这些植物会使甲醛与特定的化学物质反应,产生氨基酸,或者是直接变成碳酸和二氧化碳,从而进入物质循环,用于制造新的糖、脂肪或者蛋白质。这种机制是植物的一种防御反应。但研究人员通过模拟含有甲醛的居室,测定了一些常见的室内盆栽观赏植物对甲醛的处理能力。从实验得到的吸收效率来看,其处理甲醛的能力不足以在短时间内显著降低一般居室内的甲醛浓度。

  举例来说,目前被广泛推崇的吊兰处理甲醛的平均速度是1平方米大的叶片每小时处理0.15毫克甲醛。通常一株的吊兰的叶面积不足0.1平方米。也就是说,一棵吊兰1天之内能处理的甲醛总量只有0.36毫克。如果面积100平方米,层高3米的居室内,甲醛浓度是0.5毫克/立方米,总共有150毫克甲醛,要降到0.1毫克/立方米安全标准就需要至少清除120毫克甲醛,即使不考虑从装饰材料里新挥发出来的甲醛,这棵吊兰也要工作333天。

  此外,宣称绿植能吸收雾霾也不靠谱。雾是很多小液滴组成的,微观成分为水,而霾是由大气中的尘粒、盐粒、烟粒等固体颗粒物组成,它的颗粒物非常细小,要降尘主要就是种叶面粗糙、表面积大的植物,但从效率上来说,植物降尘效果其实并不好,远不如空气净化器来得实在。


40岁以上人群一旦出现胸痛、胸闷、憋气等症状,应在病情未发作前马上含服4~6粒速效救心丸,以便及时、有效地防预心绞痛的发作、减少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一旦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应立即舌下含服(最好嚼碎)15粒速效救心丸并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