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用户登录
  加入收藏
  
   标题搜索    全文搜索
华夏心血管健康网> 文章

临床检验

心脏病常随抑郁一块来 心脏病患者应戒焦戒躁

2018年02月01日 10:39:31

  抑郁症在心脏病患者中的发病率要高于那些没有心脏病的人。三分之一的心脏病患者曾经出现过抑郁症的相关症状,而在正常的成年人中,这一比例仅为1/20。尽管抑郁症与心脏病这两种疾病的确会单独出现在不同患者身上,但有关研究显示,在很多情况下,两种疾病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病情发展,尤其是在心肌梗死发病阶段,当胸痛发作产生濒死感时,又多有紧张、焦虑、抑郁和压抑情绪,从而加重病情,所以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疾病恢复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研究还发现,抑郁症其实也是预示某人患有心脏病的一个前兆。在一项对绝经后女性 进行的研究中,调查人员发现,那些出现过抑郁症状的被调查者即使以前从未有过心脏病史,其日后患上心脏病或是因此病而死亡的概率,也会比没有出现过抑郁症状的同伴高出50%。抑郁症并不仅仅会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产生负面影响,它同时还会损害这个人的肉体健康。抑郁症可以导致人体血压升高心率失常,还会使人体内应激激素的分泌水平呈现出长期居高不下的状态,而这会加大心脏的工作负担。

  即使你以前从未得过心脏病,但如果你的情绪长期萎靡不振的话,那你日后患上心脏病的危险就会有所增加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对于那些有过抑郁症病史的人来说,一旦他们患上了心脏病,则会更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

  心脏病往往易忽略抑郁症状

  这两种疾病间所存在的复杂关系可能会使其中至少一种病症无法得到及时确诊。此前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即使是医生和护士也往往会忽略对那些心脏病患者进行抑郁症方面的检查,而让患者自己辨别出其身上存在的抑郁症状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这种现状说明有些心脏病患者需要接受与抑郁症有关的治疗,或者至少应对其在这方面做出进一步检查,但我们却极有可能对此持一种视而不见的态度。抑郁症的具体症状包括持续不退的悲伤情绪,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经常产生负罪感、无望感、

  疲劳感或紧张感,以及食欲改变等。一些与抑郁症有关的症状可能为很多心脏病患者所忽视,或者是被视作由于人体衰老或心脏出现问题后所产生的一种正常现象。

  专家对心脏病患者提出了如下建议:在你刚刚被确诊患有心脏病时,感到伤心和悲哀可能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反应,但如果这些情感经久不退或者是令你的正常身体机能受到了干扰的话,那么作为一个心脏病患者,你应当对此格外重视并前往医院检查自己是否已经同时患上了抑郁症。

  冠心病要筑起心理防线

  冠心病是老年人身心疾病的一种常见病。据现代大量研究 证明,心理、社会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行为应激可触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病情发展,尤其是在心肌梗死发病阶段,当胸痛发作产生濒死感时,又多有紧张、焦虑、抑郁和压抑情绪,从而加重病情,所以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疾病恢复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1 、紧张焦虑

  多见于初次发病患者。有90%以上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 状,如失眠、多梦易醒、极度恐惧、烦躁、易怒、自卑、情绪低落、神经过敏等,其中出现中度以上焦虑症状的占90% 。焦虑的原因多因起病较急,症状重,缺乏思想准备;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缺乏;疼痛 引起的濒死感以及没有亲人陪伴或经济压力等,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因此医护人员应主动热情迎接他们,耐心细致介绍病房环境、规章制度及主管医生、责任护士。

  治疗上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同时要做好保护性治疗,病情控制后,对其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使患者了解疾病治疗过程,增加安全感,并指导患者学会放松来消除不良情绪,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减少紧张焦虑。

  2、抑郁消极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反复心衰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 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可采用解释性心理治疗,安慰开导鼓励患者,帮助他们认识复发的诱因,学会预防措施,延缓疾病进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解释时,言语要通俗易懂,少用医学术语,语速要慢,语调舒缓平和。对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应举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同时应争取家属的配合支持,多陪伴患者,使其感到家庭给予的温暖。

  3 、安定积极

  此类多见于病情较轻反复发作且有一定自护知识的患者。这类患者情绪相对稳定,对疾病有所了解,因掌握了一些常用治疗方法,故能积极配合治疗,但希望有更好的办法来防治疾病,以便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以指导性心理治疗为主,向他们介绍先进、简单、有效的自我治疗方法,讲解有关注意事项,保持安定积极的心理状态。

  4 、敏感多疑

  这类患者对冠心病惧怕,坚信自己有病而且很严重,有时甚至把书上的症状想象成自己的症状,稍有不适就认为是病情加重,把一过性的头痛 、牙痛、肩背痛、右侧胸痛均看成是心绞痛发作,并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和医护人员对其疾病的态度,怀疑对他隐瞒了疾病的严重程度,或者是担心医护人员能否给予精心治疗等,因此整日卧床不起,依赖性强,导致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护理 上应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疗,耐心解释和安慰,特别注意要态度和蔼,有问必答,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了解,消除顾虑,配合治疗。必要时给予综合性暗示疗法,包括心理支持、言语诱导,配合药物,强化暗示,使患者达到自我暗示,改善心理状态,消除敏感多疑心理。

  5 盲目乐观

  这类患者对冠心病及应注意问题缺乏了解,对病情发展认识不足,或虽有认识却满不在乎,不能从饮食、休息等方面加以调整,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应重点进行健康 教育,耐心讲解有关冠心病的知识,采用简短的语句、明确的词汇和果断的结论,使患者加强对冠心病症状、转归、诱发因素的了解,认识到即使在恢复期或康复期,工作及活动亦需要量力而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现代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全面的,及时地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更加了解病情,以积极的心态主动进行自我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促进疾病的康复,恢复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并非孤立出现,时常会和其他异常心理同时存在,有时会互相转化,或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往往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患者的病情、体质、家庭状况、精神状态以及顾虑和牵挂等,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可达到最大的护理效果。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