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用户登录
  加入收藏
  
   标题搜索    全文搜索
华夏心血管健康网> 文章

临床检验

如何解读心衰标志物?

2015年12月22日 15:46:25

BNP vs NT-proBNP


什么是生物标志物?生物标志物可以通过血液检查获得,能帮助临床医生诊断、鉴别疾病、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比如说,肌酐和肌钙蛋白就都是生物标志物。我们使用的生物标志物太多了,以至于有时候我们甚至都没有真正“认识”某些标志物。


最近,利钠肽俨然成了最受关注的生物标志物,无论是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还是N端脑钠肽(N-terminal fragment BNP,NT-proBNP)。这二者数值不同:BNP的值通常较小,而MT-proBNP的值通常较大,它们都有临界值。这些生物标志物会随着年龄、肾功能、性别和体重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应该把这些问题考虑在内。


有关生物标志物(主要是BNP)及其使用的小型研究非常多。每一篇文章对其定义都不同,每一个结果也都不同,当然使用方式也不同。Tariq Ahmad博士(美国杜克大学)和Jim Januzzi博士发表在《JACC: Heart Failure》上的文章对这些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临床终点、定义和治疗策略方面的共识。


BNP水平高,该怎么办?


我经常被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问到:“我有个病人BNP到5000pg/mL,我该怎么做?”我会反问:“之前BNP的情况如何?你为什么要做这项检查?这名患者是以什么诊断收入院的?”


在患者有临床症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测定生物标志物。如果你在急诊遇到气短的患者,发现其BNP值超过了某一水平,那么他很可能有心脏问题,而不是肺部问题。如果BNP值很低,这就可能不是心脏问题引起的了,注意检查一下其他系统的疾病。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该怎么办?——BNP水平很高,我该做些什么?我该从哪一步开始?哪种药物会起作用?我可以告诉你,大部分治疗心衰的药物都可以降低NT-proBNP的水平,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类药物、螺内酯和利尿剂。


大多数医生看到BNP升高的第一反应都是:“这个病人体内有大量液体潴留,我必须得给他利尿剂。”关于这一点,我得建议大家谨慎一点儿。生物标志物无法替代一次好的体格检查。如果你认为患者的容量负荷过重,你当然该给他利尿剂,但也要检查一下其他的药物,因为可能这名患者还在使用其他的药物。


GUIDE-IT研究是一项国家研究所组织的随机健康试验。该研究中一半患者的NT-proBNP值都是已知的,另一半则是未知的。该研究的负责人为杜克大学的Mike Felker博士,我是执行委员之一。我们参与编写了有关心衰治疗策略的草案。


我负责根据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来推荐药物。比如说,如果患者不属于目标人群,我可能会推荐ACEI类药;而如果在已经应用ACEI类药物的情况下,BNP水平依然很高,我就会考虑增加一种β受体阻滞剂。这就是我们的医疗策略,但现在还只是个草案。


在我们纳入了1000名患者之后,我们希望能发现这些策略中哪个效果更好。是不是就算在不知道NT-proBNP值的情况下增加药物也能获得不错的效果?还是在获得NT-proBNP值的情况下对治疗才更有指导意义?BNP水平下降后患者症状好转了吗?他的步行距离是否变长了?生活质量变高了吗?我们目前的目标是将NT-proBNP值降至1500pg/mL以下。关于此点,文章将在另一章节中阐明做法。


目前无需每天常规测定BNP水平


生物标志物领域必须汇聚一堂,来讨论其临床终点的意义,以及在什么水平该使用什么药物。如果你的一个心衰患者的病情看起来越来越重了,那么你最好测定一下他的NT-proBNP水平。如果这是一名住院患者,那么最好在他入院和出院时都测定一下NT-proBNP水平。要是他出院时NT-proBNP水平下降不到30%,那么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名患者会在30天内再次入院治疗。相信我,要是他的NT-proBNP水平没降下来,千万别放他回家。


值得一提的是,没有必要每天都测定NT-proBNP水平,但是至少在入院时应该查一个,或者在急诊分诊前查一个,接着在出院时再查一次。


虽然还有一些重要的相关问题没有解决,但是目前我们有这个“工具”,也需要这个“工具”。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