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和女性人群中天然存在着一定的电生理特性的差异,各自的心律失常特征也不同,充分认识女性心脏电生理的特殊性和心律失常的特征,有助于提高女性患者心律失常的防治水平,促进女性人群的健康。在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3)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唐安丽教授介绍了女性特殊时期的心律失常的特点。
月经周期心律失常
与月经周期变化最相关的心律失常首推室上性心动过速。Rosano发现月经周期第7天,雌激素水平最高点,发作次数最少;第28天黄体期,心动过速发作茨说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另有,心脏电生理研究发现在高雌激素水平时,电生理检查不易诱发室上速。
妊娠期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最常见,发病机制绝大多数为AVRT。在妊娠期间预激综合征的危险性增加。常见还有窦性心动过速,期原因认为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有关。室性心动过速也有所增加,所以,为首次发作,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女性,目前认为与儿茶酚胺敏感性增高有关。
妊娠期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减少。该心律失常时育龄期女性最常见、有症状的心动过速,但在妊娠期发作明显减少。
产后心律失常
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女性患者,产后40周内发生心脏事件明显高于其他时期。此时期女性不仅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增高,而且可能女性激素水平提高了去甲肾上腺素的应激性。也与精神紧张、劳累导致的交感神经张力增加有关。
绝经期心律失常
最易发生的心律失常为房颤,一项绝经期女性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病年龄明显大于男性(65±2岁与57±1岁),60岁前,女性房颤发生率仅为男性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