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高血压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5%~15%,高于同年龄的正常血压者。心律失常类型多种多样,轻的是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严重者可发生各种心动过速甚至心源性猝死。血压快速升高可诱发心律失常,这种心律失常可随着血压降低而减少或消除。高血压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高血压持续时间、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年龄、心肌肥厚程度、左心室舒张末容积、血钾水平以及合并心力衰竭等。高血压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在白天较晚上多,尤其6~12时最多。
【高血压的危害】
在高血压早期或轻、中度高血压时,心律失常多为功能性的。如果高血压治疗不及时或控制不理想,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左心室肥厚、心肌组织纤维化、左心房扩大,使心肌处于相对缺血、缺氧状态,心肌的舒张功能下降,从而诱发心律失常。到高血压晚期,心脏因长期维持高血压需要更多的做工,使心脏逐渐增大,最后发生心力衰竭,伴随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加重,都可产生各种心律失常。
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不利。快速心室率的房性心律失常可使心功能迅速减退,导致心力衰竭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绞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长期严重的高血压产生的严重心肌肥厚或冠心病,有时甚至可发生猝死。
【控制的标准】
普通的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至1308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和高危极高危以及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患者的血压则应降至13080mmHg以下。对高血压患者应在出现明显的心血管及其他脏器损害之前予以降压治疗。此时降压达标更容易,并且可预防高血压并发症。老年人、糖尿病以及存在心血管损害的患者尽管采用了联合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140mmHg或130mmHg以下通常很困难,因此对这些患者应进行强化降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