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特别是动脉比心脏发生变化更明显。由于其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减退,交感神经控制的血管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心脏本身和植物神经系统反应障碍,因此最为常见的是血压调节机能不全。突出表现于许多药物在正常浓度时即可引起长时间明显的体位性低血压。那么老人在使用心血管药物有何原则。
老人用药总原则
(1)先就医后用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对症用药。
(2)能口服的就不注射:老年人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据调查,老年人联合用药和使用注射剂的比率很高。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诊平均用药2-4种,就诊时使用注射剂的比例要比中青年人高出近2倍,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研究表明,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口服给药,比例是4∶1,而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是单独用药的9倍。
(3)联合用药不宜过多: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联合用药用得好就能以治病为主,用得不好,就会有很多副作用,如:不治病反致病、不良反应。专家提醒患者“是药三分毒”,用药应少而精,每天最好不超过5种。
(4)慎用维生素:适当补充维生素也是有必要的,但维生素也有副作用,不能把它当饭吃。
老年人的“5不要”,尤其是有心血管病的老人,防范心血管病的发作,尤其要做到“5不要”:
1.老人不要猛烈回头,老年人一般颈椎有些问题,回头过猛容易产生脑供血不足,诱发短暂性脑缺血。
2.老年人还不要泡澡,泡澡时会引起血管扩张,导致供应心脑血管的血液量下降,另外温度太高还会产生三氯甲烷等有毒成分,散发到空气中后被人体吸收非常不利于健康。
3.老人还要注意不能喝冰镇饮料,以免刺激冠脉痉挛,导致心血管意外发生;还要注意不要吃得太饱和酗酒。
4.老人也不要空腹跑步,否则会增加心脏和肝脏的负担。
5.老人不要站立或平躺服药。最好取坐位姿势。因为若站立含服,头部位置较高,常因血管扩张而致血压降低,引起头晕、目眩,甚至晕厥;躺位服药也不妥,因为大量血液回流到心脏而使心脏负担加重,不宜控制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