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用户登录
  加入收藏
  
   标题搜索    全文搜索
华夏心血管健康网> 文章

养心有道

男子查出心脏病,医生说:跑步跑出来的!这些误区很多人都不知道

2019年10月24日 10:43:38

  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正常人活一辈子心脏跳动25亿-30亿次,因此心跳越慢,寿命越长。许多经常运动的人,特别是长跑爱好者,心跳普遍比较慢。但还有一种说法,经常高强度的运动,会让心脏变大,更容易得心脏病。

  运动对心脏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杭州的金先生(化名),50岁,他是从40岁开始跑马拉松的 。那时,人到中年的他渐渐发福,几个月重了十几斤,于是他决定跑步瘦身。跑着跑着就上瘾了,金先生保持着隔天沿钱塘江跑10公里 的习惯。

  10年间,他还成为了马拉松爱好者,参加了不少马拉松,42公里跑过最好的成绩是3小时20分钟。慢慢地,跑平地已经不能满足他,他又选择挑战山地马拉松,一边跑一边欣赏美景。有一年在台州,从天还没亮开跑,整整跑了16小时。

  去年四月的一天,他跑了8公里后,突然眼前一黑,晕倒了! 还好很快就能起来。金先生吓得不轻,这是怎么回事?

  过了几天,他进行了第二次尝试,这次他特意佩戴了专业的心率带,绑在胸口测心率。跑了快一半,金先生再次感觉眼前发黑,和上次晕倒相似的感觉袭来,头晕目眩。他连忙停了下来,这时一看心率,竟有170多。

  虽然两次晕倒都是坐下或躺着休息一会就好了,但金先生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应该出了问题。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房颤,医生分析这与金先生长期跑步,心脏超负荷有关 ,医生建议他做些柔和的运动。

  现在,金先生已经不敢跑步了,日常就是走走路,连打球也不太敢打了。

  不少运动员退役后

  出现心脏扩大甚至心脏功能减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朱建华说,运动可以使人机体供血能力增强,心脏跳一次泵出的血多了,心跳需要跳动的次数就少了,原先每分钟跳七八十次才能完全供血,运动锻炼后,或许跳60次就足够供血了。

  但运动员的心跳慢,不一定是件好事 。朱建华提醒,竞技体育要求把身体功能发挥到极致去比赛,运动量超过了人体的负荷,对于重要脏器都会有影响。长期的剧烈运动,身体代偿到一定程度,就失去了代偿,出现无法修复的损伤。

  “运动员的肌肉比一般人要粗大,心脏也是一样的道理,持续在高强度运动状态,心室壁会增厚,久而久之心脏就会扩大。”

  朱建华遇到过不少专业运动员,退役后出现心脏扩大,甚至心脏功能减退的 。比如有一名颇有名气的武术教练员,当年找到朱建华时,心脏超声一做便发现,正常人左心室小于55mm,他的心腔有70mm多,是明显的心脏扩大。

  杭州一家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负责医疗保障的负责人赵先生说,运动员的心跳一般为每分钟四五十次,长时间超负荷训练会有心脏扩大的风险 ,这在退役后的运动员当中还是蛮常见的,不过,他自己从业以来还没有遇到过。

  “心肌肥厚是运动员最常见的心脏问题。”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利宏说,长久、剧烈运动,心肌细胞不停收缩,心肌细胞就会肥大,肥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心肌细胞会凋亡,而且肥大的过程中可能还有脂肪变性等不利影响;同时,心肌肥厚,意味着心脏收缩功能增强了,但舒张功能减退,继而导致心房压力加大,容易出现房性心律失常。

  对运动员来说,高强度运动最直接的损伤是肌肉拉伤、骨折等,而心脏疾病则是日复一日慢慢埋下病根的。

  运动不战身体极限

  不建议普通人从事马拉松等高强度运动

  要想保持健康,运动是必需的 ,适度的运动可以降低心率,增强机体供血能力。那么,哪些运动适合我们普通人呢?

  朱建华说:“跑步也好,骑车也好,打球也好,这些都可以的。大家要明白,运动的本质不是为了挑战身体极限,也不是单纯地追求健美身材,是为了更健康地生活。”

  他不提倡一般人去跑马拉松。 “马拉松不适合所有人,它的强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过高的,很多人在跑前没有好好体检,跑马拉松猝死的新闻也时有耳闻。”

  朱建华建议,中年人运动可以尝试快走、慢跑,练练室内器械;老年人的运动以舒缓的方式为主,比如走路、打太极,身边要常备速效救心丸; 年轻人相对来说可尝试的运动项目限制不大。有疾病的,需在医师指导下做正确的康复训练。

  总而言之,只有适度的运动,才能够保持器官的健康 。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