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用户登录
  加入收藏
  
   标题搜索    全文搜索
华夏心血管健康网> 文章

养心有道

走路老是没劲儿?你要查查血管了!

2017年09月12日 10:06:29

  有的老年人走路没劲了或腿痛了,就休息一会儿,感觉好点了就继续走路,一会儿又没劲儿了就再休息会儿。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正常的现象,毕竟人老了,腿脚不方便。还有人会选择去看骨科或神经科,可是怎么也看不好。当老人出现间歇性跛行和走路没劲儿时,可能是血管堵塞了,应该考虑看外周血管科。

  外周血管病可引发腿脚不便

  供应四肢血液的血管称为外周血管。在老年人中,由外周血管堵塞引起的四肢不适很常见,据统计患病率约为15%。不仅是患者,甚至有些医生对这种疾病的认识都很不够,常常误认为“老年关节病,体力不好或坐骨神经有问题等”。

  很多患者把外周血管病引起的腿部症状当成是老年慢性病,不着急慢慢地治疗,结果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延误诊治良机。间歇性跛行轻微时不会致残,但如果血流严重受阻导致氧和营养供应不足,严重时会发生坏疽、趾端发黑。在临床上,有的患者发现趾端发黑或者腿部发紫才来就诊,但此时缺血严重处已经发生了细胞损伤和死亡,有些甚至到了截肢的地步。

  关节病和神经病变引起的腿痛和外周血管病变引起的腿痛是可以区分开的。前者引起的腿痛是持续性的,而后者是间歇性跛行和疼痛,如行走几分钟后出现小腿、臀部、髋部或足弓疼痛、发紧、僵硬或沉重,但休息几分钟后又能恢复行走,反反复复。

  除了腿部症状,患外周血管病的老人的上肢也会发生动脉阻塞,出现患肢无力、发凉、无脉或脉弱。如果上肢的上游供血动脉严重狭窄,还会通过一定的机制,发生“窃血现象”,就是说患肢活动时,本来供给大脑的部分血液被缺血的动脉“偷走”,以供给缺血的患肢,结果导致头晕,甚至脑卒中。

  冠心病一般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增厚、管腔变小,或者冠状动脉痉挛后管腔变小,使该血管负责供血的心肌发生缺血或坏死,临床出现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或者心率失常、心脏性猝死、心力衰竭的缺血性心肌病,是现今社会的头号健康杀手。

  如何从饮食上预防心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人发病死亡,原因与出汗过多、未及时喝水、血液浓缩有关。所需水分标准以每日1500毫升尿为准。研究表明,绿茶有强抗氧自由基作用,有良好的防癌、防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是色、香、味俱佳的上乘饮料,对预防冠心病有很大帮助。预防冠心病可以多吃黑木耳,每日5-10克,对降低血粘度、胆固醇有明显效果。燕麦粉、燕麦片,每日50克,能有效降低血甘油三酯、胆固醇。

  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西红柿等,富含胡萝卜素,能减轻动脉硬化。

  绿指绿叶蔬菜。红葡萄酒,每日饮50-100毫升,有助于预防冠心病。


摘自: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韩涛,邓丽君,冯玲.中医杂志[J],2000,12:733

速效救心丸药理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1)通过抗血液粘、稠、凝、聚的作用,而改善血液流变学,达到抗凝聚作用,改善血流状态。(2)有钙拮抗作用,可改善脂质及脂蛋白代谢,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预防和治疗冠心病。(3)该药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及耐缺氧作用。进而改善心功能,这可能与其心肌供血改善密切相关。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