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用户登录
  加入收藏
  
   标题搜索    全文搜索
华夏心血管健康网> 文章

常见手术

心血管手术“返修”很麻烦,为啥德国却很少发生

2017年03月30日 10:18:23

  近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的首届长城国际心脏康复和预防会议上,很多心血管专家表达了对中国心脏康复与预防现状的担忧和期望。他们说,医患双方都在康复治疗环节投入很大的精力和金钱,而至关重要的预防和康复却往往不被重视,以至于患者会不断“返修”。为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对患者的折磨,最重要的就是心脏康复。

  事实上,有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多年探索,其中的佼佼者包括德国、日本等。

  在会议中,荷兰专家丘·马修介绍了德国心脏康复的模式,其正是涵盖了从治疗、定期检修再到长期康复的全过程。与中国心脏康复刚刚起步不同的是,德国是心脏康复发展较成熟、体系完备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开展康复比较早的国家之一,德国的心脏康复模式也是很多国家借鉴和学习的模板。那么德国式的心脏康复究竟有什么高招?

  政府和社会相助构成三级康复体系

  在德国,心脏康复分为3个阶段;住院治疗、早期的康复治疗、长期的社区康复。住院治疗部分,86%的欧洲国家是由卫生部门和保险公司来为此付费的。早期的康复治疗面向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几乎包括所有心脏疾病类型,这一部分的费用大部分由卫生部承担,小部分由保险公司承担。

  在德国,医生会强烈建议病人在二级康复结束之后进入三级康复。德国两个重要的三级康复组织INA和IRENA,它们都是由退休保险支撑的。INA是帮助不能工作的患者重新回到工作岗位,IRENA针对的是已经回到工作中但依然需要接受康复训练的患者。

  在德国有一个特殊的三级康复组织形式,就是heart groups,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三级康复在很多欧洲国家都有提供,但是很少有国家像德国这样拥有众多心脏康复组织,达到6600多家,服务超过10万个病人。德国的康复中心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遍布全国。每一个心脏康复组织都很小型,可能只有一个训练医师,病人可以通过病友介绍来参加,医师会从旁监护。

  丘·马修提供了一组数据,在1000个心血管患者中抽取150个样本,75个做三级康复的患者和75个没有做三级康复的患者做对比,发现不仅做三级康复的患者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甚至医疗费用都比没有做三级康复的患者少47%。

  德国 “强制”患者进行心脏康复

  德国的心脏康复工作早在1885年就已经开始了。据丘·马修介绍,在一开始,心脏早期康复即二级康复只面对住院患者,最近,德国已经完成了门诊病人的覆盖。急性心脏病发作和做了搭桥手术的患者,将会在手术结束后的10天时间来做早期康复。

  在二级康复过程中,医生会向患者强烈推荐三级康复。在二级康复完成之后如果不进行三级康复,病人又会回到以前的生活习惯当中去。长期下去,二级康复所取得的效果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病人又会回到康复之前的状况。鉴于心血管患者手术后,是一个长期的康复过程,为了提高患者在漫长的康复期里不会中途推出,康复团队不仅会制定一个长期目标,还会把这个长期的目标分成几个短期的目标来完成。

  南京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教研室主任王磊博士在德国学习了很长时间。他说,在德国,对医生来说,如果不推荐自己的心血管患者进行心脏康复,会被医疗委员会调查,职业生涯将有很大影响。

  对患者来说,医疗保险赔付机制会鼓励甚至强制要求做心脏康复,因为第一次发生心血管事件后的心脏康复费用,医疗保险会全部支付;如果患者没做心脏康复,再次发生心脏事件时,保险的赔付率就必须下降。

  心脏不再“返修”的秘籍

  我国知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说,现在我国医疗水平已经能够使急性心梗、心衰等严重心脏病患者存活下来,总体死亡率短暂下降。但由于心脏康复环节的缺失,患者出院后没人管,“放任自流”,导致这批患者会不断“返修”。要避免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心脏康复,对心血管患者提供综合长期的医疗方案和服务,具体包括药物、帮助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戒烟、运动处方、睡眠管理等,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在德国,心血管病患者的康复,由心脏科医生、运动与康复医生、护士等等团队参与,对病人的基本病情做出评估,在充分考虑病人危险因素控制、心理调控等基础上,确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训练方案。例如,运动康复的过程中包括很多项目,骑自行车以及散步、慢跑、健身操、游泳等,这些运动方式并非对每一个人都是可行的。在运动康复的工程中,患者的状态会被实时监测,根据患者对运动方案的反应做适时的调整。

  德国的康复体系对德国人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患者因症状限制的体力活动有很好提高,人群当中焦虑和抑郁的症状有所减少。这些患者也能重新回归社会和生活当中,甚至推迟了退休时间。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