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用户登录
  加入收藏
  
   标题搜索    全文搜索
华夏心血管健康网> 文章

养心有道

预防心脑血管病 警惕隐藏在血管中的“定时炸弹”

2016年03月22日 16:03:05

医学研究表明,急发性心脑血栓病患者在发病前,其血液大多数处在高凝聚状态,即呈现隐性血栓的状态。


中老年人要坚持终身对隐性血栓进行每年不少于2次的定期监测

隐性血栓是血管里的“定时炸弹”

金玫介绍,心脑血栓病是危害中老年健康长寿的大敌。世界卫生组织对美国等20多个国家65岁以上老人的死因调查结果表明,死于心脑血栓病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0%以上。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每年死于中风和心梗疾病的人数已超过30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55%以上。


金玫说,心脑血栓病的发生,除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人们熟知的易患因素外,临床观察发现,有许多中风和心梗疾病患者在发病前,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均表现为正常。医学研究表明,急发性心脑血栓病患者在发病前,其血液大多数处在高凝聚状态,即呈现隐性血栓的状态,由此可见,“隐性血栓”是潜伏在中老年人体内最危险的“隐形杀手”,也是血管里的“定时炸弹”。


金玫解释,血栓是指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形成有特殊结构的血块。在心脏血管中形成血栓,将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在脑血管中形成血栓,将导致脑梗塞(中风)的发生。但在心脑血栓病发病前,血栓的形成经历漫长的极其复杂的由量变到质变的物化演变过程。而隐性血栓是导致中风、心梗发作的最直接危险因素。


中老年人要坚持“隐性血栓”跟踪监测

金玫认为,预防心脑血栓病的关键在于清除隐性血栓。处于隐性血栓状态的人群,通常可以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症状,比如头痛、头昏、胸前闷、手脚发麻等,但更多的人其症状轻微或毫无感觉,甚至到医院心脑血管专科做常规检查指标,包括血脂、血黏、血压、心电图、CT等一切正常,这使许多人产生麻痹轻敌思想。中风和心梗这类疾病,往往都是在患者不知不觉中和自以为心脑血管没问题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而一旦等到发病之后再去治疗,往往为时已晚。


金玫说,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随着人们向高节奏、高强度、高脑力劳动的生活方式和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结构的改变,必将会导致称之为“文明病”和“富贵病”的心脑血栓病(中风、心梗)普遍上升,且更加趋于年青化。


“心脑血栓病是能够预防的,前提是对隐性血栓的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金玫建议,中老年人要坚持终身对隐性血栓进行每年不少于2次的定期监测,然后,根据检查结果,作针对性的药物预防治疗,尽早发现隐患,及时消除隐患,从而有效预防和阻止中风、心梗等心脑血栓病的发生。



摘自:
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韩涛,邓丽君,冯玲.中医杂志[J],2000,12:733

速效救心丸药理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1)通过抗血液粘、稠、凝、聚的作用,而改善血液流变学,达到抗凝聚作用,改善血流状态。(2)有钙拮抗作用,可改善脂质及脂蛋白代谢,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预防和治疗冠心病。(3)该药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及耐缺氧作用。进而改善心功能,这可能与其心肌供血改善密切相关。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