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用户登录
  加入收藏
  
   标题搜索    全文搜索
华夏心血管健康网> 文章

保健妙招

十二时辰养生对照表,切不可“逆天而行”!

2015年04月08日 12:00:03

“子午流注”是中国时间医学的代表,脏腑气血流注最早记载于《内经》,治疗方面应用首见于金代《子午流注针经》。在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将会相应进行首尾相衔的循环流注,在不同时段不同经络气血的盛衰开合有时相特性变化。12个时辰对应着人体12条经脉,气血于寅时由肺经流注,卯时流注大肠经,依次为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胃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丑时流注肝经,再至肺经,周而复始。因此养生方面推崇12个时辰各自依照昼夜阴阳变化规律进行养生,这样就能协调人体与自然之节律,维持气血阴阳的平衡,实现通经防病之目的。具体的十二时辰气血流注特点分别为:


1. 子时(23——1点)为胆经主时。

《内经》曰:“凡十一脏皆取于胆。”又因“夜半而阴陇为重阴”,阴极阳生,故此时入睡对防治肝胆疾病和养护阳气至关重要。


2. 丑时(1——3点)为肝经主时。

《内经》曰:“故人卧血归于肝。”此时睡眠良好,方能养肝,否则易出现急躁易怒、焦虑、神经衰弱,老年人易患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3. 寅时(3——5点)为肺经主时。肺主气,朝百脉,深度睡眠有助于养肺。故肺心功能不太好的老年人不要急于起床,也不提倡过早晨练。


4. 卯时(5——7点)为大肠经主时。

晨起适量饮水,有助大肠传导功能,防止便秘等病。


5. 辰时(7——9点)为胃经主时。

此时早餐,营养易于消化吸收。


6. 巳时(9——11点)为脾经主时。

脾主四肢,适当运动,有助于脾的运化水谷、升清降浊。


7. 午时(11——13点)为心经主时。

《内经》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阳极阴生。餐后午休,有利于养心安神,保证午后精力充沛。


8. 未时(13——15点)为小肠经主时。

宜在此前午餐,以利于小肠受盛化物。


9. 申时(15——17点)为膀胱经主时。

此时多喝水,利于代谢产物通过小便排泄。


10.酉时(17——19点)为肾经主时。

宜按时晚餐,以助“后天养先天”;另须防过劳,以助藏精。


11.戌时(19——21点)为心包经主时。

此时适量运动或娱乐,有助于气血运行、怡养心神、养护心气。


12. 亥时(21——23点)为三焦经主时。

此时洗漱宽衣准备入睡,有助于水谷、诸气运行、阴阳和合、养颜益寿。


此外,内经还有昼夜节律四时分段,即肝主早晨、心主日中、脾主四时、肺主日入、肾主夜半,亦可据此选择适当的养生方法。中医养生方法扎根于民间的知识和经验体系,有些地方难免有牵强之处,不能机械照搬,而应随着时代发展与环境改变,继承发展,有所扬弃,因时、因地、因人合理养生。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