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用户登录
  加入收藏
  
   标题搜索    全文搜索
华夏心血管健康网> 文章

临床参考

高血压如何降压治疗——学会适可而止

2014年12月11日 13:57:29

《JAMA Intern Med》发表一项研究,其主要内容如下:研究者自1987年-1989年间共纳入4480例无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受试者来自于“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 & shy;一一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人群)。


据其基线收缩压水平分为3组,即升高组(收缩压>140mmHg)、标准组(120-139mmHg)与降低组(收缩压<120mmHg)。研究终点为心血管事件复合终点(心衰、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冠心病死亡)。随访21.8年(中位数时间)后,共计发生1622次心血管事件。


分析3组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可见:血压升高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血压降低组(HR 1.46);标准血压组与血压降低组患者无事件生存率无显著差别(HR 1.0)。本研究结果提示,血压升高可以显著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与收缩压<140mmHg相比,将血压进一步降低并无更多获益。因此,降压治疗应掌握适度的原则,过度降压不仅无益、甚至有害。


关于高血压的危害性以及降压与心血管获益之间的关系已经过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论证,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心血管风脸。由于并存糖尿病或明显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具有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因此许多学者认为更为严格地控制此类患者的血压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其心血管预后。


基于这种理念,国内外多种高血压防治指南曾建议将高危患者的血压降至<130/80mmHg。然而,这一目标值却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因为目前并无可靠证据显示对于前述高危患者强化降压治疗可使其更多获益。因此,在新近更新的ESH/ESC指南、AHA/ACC/CDC指南、ASH/ISH指南以及JNC8指南均放宽了对高危人群的降压目标值。这是理性的回归。


近来,降压治疗过程中的J形曲线现象重新引起广泛关注。迄今,已有多项研究(INVEST、VALUE、TNT、ONTARGET、SYST-EUR、INSIGHT、ACTION、PROVE-IT试验或其亚组分析)提示,较低的舒张压水平与心肌梗死之间密切相关。荟萃分析则显示,随着血压的明显升高或明显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增高。


尽管目前尚不能确定对于不同基础特征的患者何为最佳血压水平,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血压过度升高和降低均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晌。因此,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应掌握适度的原则,过于激进的强化降压对于许多患者而言很可能弊大于利。


对于高血压患者,一方面要积极有效持久的控制血压,同时也要避免追求过低的血压水平,对于已经发生心血管并发症或体质虚弱的患者尤为如此。


安全联盟